国家信息中心李新友: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发展、规划及安全
发布时间:
2017-12-27
来源:
2017年9月22日,由陕西省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、陕西公安厅、陕西省密码管理局、陕西电子政务办公室指导、陕西省信息网络安全协会支持,得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,西安惠安云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“网络安全与密码应用研讨会”在西安唐隆国际酒店举行。国家信息中心李新友就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发展、规划及安全发表了演讲。
一.发展及其成效
“互联网+”的提出
2015年3月15日,首次提出“互联网+”
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。要实施高端装备、信息网络、集成电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航空发动机、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,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。制定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推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,促进电子商务、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,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。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,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,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。
“互联网+”与政务服务的结合
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指导意见,国发〔2015〕40号,2015年7月1日。
重点行动
(一)“互联网+”创业创新
(二)“互联网+”协同制造
(三)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
(四)“互联网+”智慧能源
(五)“互联网+”普惠金融
(六)“互联网+”益民服务
(七)“互联网+”高效物流
(八)“互联网+”电子商务
(九)“互联网+”便捷交通
(十)“互联网+”绿色生态
(十一)“互联网+”人工智能
“互联网+”与政务服务的牵手
2015年4月11日,“互联网+”与政务服务 首次在媒体上联系在一起。
从电子政务到政务服务的飞跃
技术基础:
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移动网络的应用普及。
社会需求:
电子商务的成功倒逼电子政务向政务服务转变。
形式改变:
从封闭的内网、专网走向开放的互联网。
本质区别:
电子政务解决政府办公效率,管理现代化政务服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,服务型政府。
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工作部署
健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一张网,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。制定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。——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
大力推行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,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、好办事、不添堵。
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
要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、提升服务效率,让百姓少跑腿、信息多跑路,解决办事难、办事慢、办事繁的问题。
要强化互联网思维,利用互联网扁平化、交互式、快捷性优势,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、社会治理精准化、公共服务高效化。
要把互联网+政务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推动
2015.05
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,要创新服务方式,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。
2015.08
中央深改组报告批示:要把互联网+政务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推动
2016.02
要充分运用“互联网+”让政府服务变得更“聪明”。
2016.04
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全面推行“一个窗口受理、一站式办理、一条龙服务
2016.05.19
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:打造政务服务“一张网”。
2016.05.23
老百姓到了政务大厅,就不要让他们再到部门跑腿。
惠民试点
国办发[2016]23号
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》
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经常遇到的“办证多、办事难”、“奇葩证明、循环证明”、“冤枉路、跑断腿”等难点、痛点、堵点问题,在80个试点城市部署了“一号一窗一网”等主要任务。
惠民试点的主要任务
“一号”申请。充分发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公民唯一的、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,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,建成电子证照库,实现群众办事“一号”申请,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、证明和证件等。
“一窗”受理。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,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,实现政务服务事项“一窗”受理,就近能办、同城通办、异地可办。
“一网”通办。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,推进群众网上办事“一次认证、多点互联”,实现多渠道服务的“一网”通办,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。
指导意见
2017年底前
各省(区、市)人民政府、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,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,政务服务标准化、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。
2020年底前
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,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、部门协同、省级统筹、一网办理的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体系,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,让政府服务更聪明,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、更快捷、更有效率。
技术体系建设指南
2016年12月,国办函[2016]108号《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技术体系建设指南》
作为55号文件的配套文件,在总结相关地方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基础上,围绕业务支撑体系、基础平台体系、关键保障技术、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,提出了规范行政权力运行、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。
—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:是政务服务实施机构为自然人、法人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入口。
—政务服务管理平台:是承担政务服务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政务服务事项管理、运行管理、监督考核等工作的平台
—业务办理系统:是政务服务实施机构进行内部审批的专业系统,分为国务院部门业务办理系统、省级政府统建业务办理系统及其部门业务办理系统、地市级统建业务办理系统及其部门业务办理系统。
—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:是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、业务办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平台。
《指南》明确了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平台层级结构:
国家级平台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:
省级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建设,提供省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受理、办理和反馈
地市级平台充分利用各地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,提供地市级及以下政务服务事项受理、办理和反馈
各层级之间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资源目录注册、信息共享、业务协同、监督考核、统计分析等
发展成效
31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列入2017年重点工作
31个省级政府已围绕政务服务的管理、建设和运维成立了相关工作机构
20多个省级政府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工作方案陆续颁布
面向公众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成为重点方向
各地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从反映突出的“难点”“痛点”问题入手,创新服务方式,在“广度”和“深度”上同时发力,应用范围逐渐扩大,应用体验和服务效率逐步提升,实现了政府“端菜”向群众“点菜”的转变。
二.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
1.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
功能定位:
建设目标:
汇聚政务服务数据资源
促进政务服务信息交共享
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
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动态监督评估
2.总体架构和主要任务
总体技术框架:
与国务院部门平台、地方平台的关系: